[Music] 黑膠復古 只是跟風還是

黑膠唱片其實是非我年代的音樂記錄產品,但在經過30多年後又突然因"復古潮?"而再復興

音樂對我來說是一個時間的筆記本。不同時期聽的不同音樂,記錄著那個年代的自己。小學的小虎隊、草蜢(當時我總要說草蜢比小虎隊帥,才能顯出自己比別人獨特)、王傑; 中學的瘐澄慶、日劇主題曲、Tommy Page; 高中的瑪丹娜、Richard Marx, Roxette, Michael Learns to Rock 跟同學錄給我的幾首西洋情歌…

在我出生後的年代,播放音樂的是卡帶(就是那種有細細的磁帶有時候會被機器拉出來、或輪軸因為卡卡的而造成機器突然會停止運轉)。卡帶可以錄音,所以小時候我跟弟弟唱日本卡通歌的歌聲就被爸媽錄下來,成為了永久而珍貴的紀念。但這些卡帶很大的缺點就是保存不易,尤其在很潮溼的台灣、跟包括以前同學錄給我的西洋情歌跟她的聲音,都可能因為又經過幾個年代而無法取得(聽)。為讓音樂能夠成為「永恒」,科技的發達,就發展出新的錄製音樂方法: CD。用數位的方式進行記錄、用新的唱盤材料做為載體,便可以將音樂永遠的保留下來。
後來厲害的Apple (麥金塔Mac) 發明了更輕巧、攜帶更方便的音樂播放器iPod。音樂用所謂的"mp3" 格式帶著走,只要有電腦就可以簡單存取。音樂除了成為時間的永恒還可以無遠弗屆、連空間的隔閡都沒了~

大稻埕玩耍的時候,發現當地有一家「第一唱片公司」,它的老闆葉進泰->真黑膠迷不可不知此人 就是「台灣黑膠之父」。他除了開始是經營壓製黑膠唱片的工廠,在50年代(日據後期)是台灣最大黑膠唱片發行商之外,在後來CD發明後,他轉做CD,成為全世界最大的CD工廠"錸德科技"。最近的新聞就是看到錸德科技要進軍文創市場了,他們將陽明山「美軍俱樂部」改造成33 1/3 黑膠故事館,對於樂迷來說,又多了個朝聖的地方 (改天要去看看)。
而說到台灣唱片的歷史呢,要從日據時代說起,因為在那之前哪知道唱片這種東西啊?! 日本人引進(早期的黑膠,材料是蟲膠?)唱片,在台北城銷售,而在當時台灣還沒有發展製造唱片的技術,如果需要錄製新的歌曲唱片,只能將舊的二手唱片回收加熱後進行重新翻製。後來供不應求,必須要想想怎麼樣來開發新材料、好壓製大量的唱片… 所以呢,在日本人轍出台灣之後,隨著台灣經濟及工業的發展,我們祖先發明了新的材料 (記得台灣的塑膠業當時的膨勃發展嗎?  台塑研發出"PVC"塑膠),成了製造唱片最好的材料,大大改變唱片工業跟生態。在1965年又發展出自動壓片的技術(機器),使得台灣唱片業達到前所未有的高鋒。
(紀錄片: 跳舞時代)

所以那是在我出生前發生的唱片歷史… 在1975-1980年,卡帶(卡式錄音帶) 開始量產 (因為攜帶方便、價格低廉) 而危及黑膠的市場,而成為當時音樂錄製的主流材質。經過10年後(1980-1990年),CD的發明便使唱片業從"類比時代" 進入 "數位時代"。再經過快10年(1998年之後),就變成MP3 ,再也不需要"實體唱片",而成為現今音樂最常見的模式了~~

那黑膠是怎麼又流行了起來? 
就打從我出生以來,沒印象我有聽過從黑膠唱片放出來的音樂… 如果是跟我同年代或更年輕的人,肯定小時候也都沒聽過(除非家裡還有唱機)。但復古風永遠存在,復古也有復古的原因。但自己要跟人一起來聽這"新鮮貨"前總要有理由,不然就是盲目跟風而已。

參加安溥那天在誠品音樂館的講座,就是因為我想從音樂人的角度(專業的角度)去了解黑膠流行的理由,知道黑膠夠不夠格讓我跟。
講座當天場景(官方/網路公開照片)

為了聽安溥本人的現身說法(其實這種黑膠講座每周都有舉辦,但我就是想來看看安溥本人),周五上午就得來排隊領號碼牌。得上班的我只好花個上千元請排隊工幫忙排隊(抱著還可能拿不到牌而損失千元的風險),好在拿到了20號,所以得以在照片上被紅帶子圍成的那一區坐著,近距離聽安溥說話。

講座當天場景(官方/網路公開照片)

安溥本人真的蠻正的,我喜歡她講話直接不做作矯情。在兩個小時的talk中,前面是在講唱片的歷史,包括唱片載體、類比錄製與數位錄製的不同,跟這些會造成我們聆聽者對於聲音的差別在哪裡。

所以黑膠跟CD、MP3 聲音差別在哪裡?
聽完安溥的解說後,我覺得問題可能不能這樣問。因為聲音的差別其實是源自於"錄製"方法而不是載體本身,當然唱盤的好壞也是會影響沒錯。
以錄製方式來說,盤帶的錄音(類比錄製) 可以想像成 底片式的照相機,你照了什麼就是原封不動地"複製"到膠捲上; 而數位錄音(數位錄製) 就像 數位相機,你可以進行後製,想突顯什麼區塊或顏色都可以進行改變。
再換個比喻,直接以類比錄音的話,大概100%的聲音,複製到黑膠唱片的比例大概可以到達98%,它可以包含最多的細節,如空氣的振動、唱歌者的呼氣air、空間room的感覺都會被記錄下來。但數位的錄音(CD, MP3),100%的聲音可能只能被記錄93%,音樂本身就"耗損"不少,例如以交響樂中小提琴高頻的聲音可能就消失了。但數位錄音可後製的好處讓音樂製作可以表達他想要聽者聽到的聲音,把一些不必要的雜音給壓低、把一些必要的聲音給明顯化。

所以錄製的方式其實是蠻大的重點。
現在市面上看得到的黑膠唱片,如果是在"數位錄製、CD、MP3剛膨勃發展的時期"的音樂,可能就是從CD直接"轉錄"過來做成黑膠唱片的。這種情況,你買黑膠聽起來的聲音跟CD根本就是一樣。(買這樣的黑膠可能就只是跟風而已?->對我來說)。
但如果是80年代前錄製的黑膠,或2010年後(黑膠復興後)的錄製(安溥說歐美才算,因為亞洲如果市場不夠大,可能還是做數位錄製而已),大部份應該就是"類比"的,聽起來就會跟CD有差別唷! 大體來說,會類比錄製較有可能的音樂型式,會以另類搖滾、迷幻搖滾、Jazz居多。
但以上也只能說是通則… 至少聽完了這個講座,我有極大的收獲,知道「方向」在哪裡,才不會傻傻的跟著買一堆黑膠只是為了流行。

最後就是… 不管怎麼說,音樂嘛,自己聽得爽就好,誰管你是聽黑膠還是MP3。
[Music] 黑膠復古 只是跟風還是 [Music] 黑膠復古 只是跟風還是 Reviewed by 白袍下自由的靈魂 on 3/16/2018 Rating: 5

No comments